图片
《灵龟八法之外关与足临泣》
▲ 一瀛
《灵龟八法之外关与足临泣》这是灵龟八法的第三篇,前两篇的链接:小白学针灸 | 《灵龟八法之列缺与照海》小白学针灸 | 《灵龟八法之公孙与内关》其中有详细的灵龟八法的介绍。我在学针灸前,问自己学针做什么?只是为了解决身体的问题吗?是的,这是一个真实的诉求。因为多一把工具,而且针灸有针灸的妙处,一则一根针大概一毛钱,这个工具太便宜,二则也不存在造假,三则方便,随时随地就可以针起来。但只是为了解决问题,还不够。我想借由针灸这个器作为一扇窗,推开窗去看见更开阔的世界。所以一路学针灸都是怀着好奇之心来学,学习起来就不是单纯停留在穴位的应用上,而是多个维度来多种探索,将穴位的丰富建立起来。比方说,一个人上火了,火用水制,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用水来灭火。应用的穴位上,那么穴位名字里那些带溪、海、泉、还有池的,古人取名字都是直取。溪里有水,海里有水,泉即是水,池中有水,不信,你去试试,针这些名字的穴位是能清热,降火,喉中生津液。用画面感建立对穴位的深度和宽度,以一个穴位,一个点为圆点,在脑海画圆,画出球形,多层面。中医是观察医学。我学习《伤寒论》和体证时,就明白对人体观察得越仔细,越客观,获得的信息就越能接近人体的真实。《伤寒论》是通过证来描述人体,而针灸背后依持的穴位,是古人对体表反应点的直观捕捉,观察气血流动的汹涌作为标记,再进行经验总结,到最后落到理论上的。最早的从“阿是穴”开始,当人体出现病痛时,某些特定部位比如肌肉紧张处、按压疼痛点会自然产生敏感反应,这些反应点被称为“阿是穴”即“以痛为腧”。古人发现刺激这些点可缓解症状,进而将其标记为治疗位点。例如,肩背疼痛时,按压肩井穴附近常有明显酸胀感,反复验证后固定为穴位。从“痛点”变成“治疗点”,古人最早对穴位的认知源于对身体的直观体验。另外,针刺或按压某些点位时,会产生沿特定路径扩散的酸麻感,在现代称为“循经感传”,这种体感被古人视为“气至病所”的表现,帮助确定穴位间的联系,逐步形成经络网络。在日常针灸的体证,对于这个阿是穴,如果是痛症,我一般的操作方法是先在痛点放血,然后在选择穴位针灸。如果这个当下,我脑海浮现灵龟八法。灵龟八法,是善用天时来调气血。那我就查找当下的时间以子午流注来看看,那恰好落在酉时(17:00-19:00),那就先外关,后足临泣。我会跟随我脑海指引我的穴位走,并笃定相信这个指引。外关穴。外指外侧,因穴位于前臂背侧也即外侧。关指关卡、枢纽,为气血运行的重要关口,为“外邪入侵之关卡”,也是“内病外治之枢纽”。这就是说,外关是身体这座城的城门,将外邪赶出城,同时关上城门。与外关相对的是内关,内关则是另一道城门,大约就是紫禁城的城门。同时外关穴还是手少阳三焦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点,学汤液时,知道人体既可分为表、里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,表就是人体的皮肤肌肉等区域,里是脾胃肠道,而半表半里则是表里之间的区域。同时人体还有一种分法,分为上焦、中焦和下焦。所以三焦其实就贯穿了人体的全部。那外关是三焦经的交点,说明外关贯穿人体的整体。针灸外关穴,就是把外邪引至此处,赶出外邪,并关上城门,恢复身体这座城的安宁。我学习这个穴位就是用这些类似的细节来建立画面感的。外关穴很好找,在前臂背侧,腕背横纹上2寸,尺骨与桡骨之间。
图片
取穴方法: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横指,两骨之间凹陷处。而足临泣,是灵龟八法里与外关配伍的最佳搭档。足指足部,表明穴位位于足背。临指临近、靠近,位于第4、5跖骨结合部前方。泣原指眼泪,此处引申为“水液代谢”,可调节水液运行。足临泣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点,为“疏泄肝胆、调理带脉”的重要穴位。带脉是啥,带浮现的就是腰带嘛,带脉就像腰带一样环绕。带脉因其“环腰一周,状如束带”而得名。这是人体唯一一条横向循行的经脉,具有“总束诸经”的功能,维系腰腹部的气血运行。带脉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,尤其是女性的子宫等地方,带脉都管。写到这里,我脑海就浮现为什么我妈妈小时候就叮嘱我不要露肚子,夏天不能穿露脐装。因为要保护带脉。带脉被寒邪所伤,就会非常快到各条经络,使人生病。我现在也是妈妈,我也这么要求孩子们的。回到足临泣,随顺就能想到针灸足临泣能够治胆的问题,肝和胆又是好兄弟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那么也就能治肝的问题,同时治带脉上的问题,腰腹问题,女性的子宫问题,而乳腺和子宫又在一条路上,乳腺出问题了,时间久了,子宫也会出问题,同理,子宫出问题了,乳腺也会受到牵连。足临泣在足背外侧,第4、5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,小趾伸肌腱外侧。
图片
取穴方法:将脚伸出,翘起小脚指头,在足背外侧,第四与第五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,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即是足临泣的家。回到外关和足临泣,这两个穴位合起来就非常强大了。一表一里,贯穿上下,疏通三焦,把外邪赶出人体,并且善护人体,恢复青罡之气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